加快标准化培养体系建设 造就高质量建筑产业大军

2021-01-2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但应有科学规划、现代化装备技术,更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大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将其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要求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5000多万一线建筑大军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全面提升建筑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多年来,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学会协会等的不懈努力,相关机构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国建设劳动学会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直属社团,不断加强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与实践,积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养、职业技能评价等相关工作。在长期调研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工作,仍存在职业技能评价标准缺乏、培养评价体系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技能人员培训不规范以及专业技能人员合法权益不能落地等现象,亟待改变。


  对此,自2015年开始,本学会组建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了标准化建设规划和标准架构体系,制定了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完成了学会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审查注册。同时,相继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了《PC构件装配工》等16部涉及装配式建筑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考评标准。山东、浙江、江苏、陕西、山西、福建等10多个省市,161家大型建筑集团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的3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标准编写工作。配套完成了信息软件、考评题库的开发与编制工作,搭建了远程培训和建筑劳务市场服务平台,开发了职业技能人员培训评价管理系统、资源配置管理系统、第三方机构平台接入口系统,完善了组织架构体系、会员组成体系、专家队伍体系、业态联盟机制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


  2018年,为顺应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要求,本学会组织开展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术技能人员培训及考评标准体系》软科学课题研究,旨在推动建立BIM应用技术技能人员考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数据库,引领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也是各行业乘势而上、加快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开局之年。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建筑业也处于由传统建筑业向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加快了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也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标准是核心、制度是保障、信息化是支撑,专业化人员队伍和工作机制是必备条件。因此,抓好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首先应从“标准”抓起,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有了标准,编写教材便有依据,教师授课有所遵循,开展评价具有统一标尺,培养评价工作方可规范有序、持续深入、卓有成效开展下去。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着力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依照国家《标准化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团体标准,建立国家标准与团体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供给体制,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满足市场与创新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加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同层级应结合专业岗位与地区特点,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术成才、技术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以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技能铸就梦想,立志成才报国”群众性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茁壮成长,激励从业人员勤学苦练、增长才能,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标准为引领,为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促进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上一条: 到2025年符合建筑行业用工方式确定

下一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